[1]唐日新,孙艳芳.中国心理学中同性恋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9-55.
 TANG Rixin,SUN Yanfang.A Review of Studies on Homosexuality in the Chinese Psychology[J].,2013,(05):49-55.
点击复制

中国心理学中同性恋研究综述()
分享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3年05期
页码:
49-55
栏目:
出版日期:
2013-09-0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 Review of Studies on Homosexuality in the Chinese Psychology
作者:
唐日新;孙艳芳;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Author(s):
TANG Rixin;SUN Yanfang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界同性恋研究现状与分析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ircles of China homosexuality study current situations and analysis
分类号:
B84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选取了国内心理学界与同性恋问题有关的142篇学术论文,从论文发表的时间、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同性恋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国内心理学界的同性恋问题研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被试面过窄、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更加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理论分析的深刻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published 142 Chinese psychological academic papers to analyz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homosexual researches in such aspects as publication time, number, contents, techniques, etc.,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es on homosexuality in China, such as single research techniques, lack of participants, superficial theoretical analysis, etc., proposing that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diversity of approaches, the richness of content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analysis.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陶 林.局部地区医务人员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0,(4).
[2]严由伟,刘建国,徐永珍.师范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知识和态度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0).
[3]曹宁校,邵长庚,张君炎,华晓波,刘树.从小规模调查看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态度[J].中国性科学,2002,(04).
[4]王 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07).
[5]汪 亮,余翠萍,黄阿毛,蒋 妮,沈浩巍,潘明安,夏苏建,王声湧.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08).
[6]林 荔,张铭清,黄艺娜,江剑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与认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1,(5).
[7]傅晓龙,苏宁穆其尔,刘安琪,范恒瑞,叶兴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及实质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2,(1).
[8]田 唤,马绍斌,范存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1,(1).
[9]王 意,喻 娴,陈思礼,汤 斌.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同性恋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
[10]陈财英,韦义萍,吴伟强,曾日海,张源慧.南宁市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6).
[11]衣英欣,陈 宇,刘兴来.齐齐哈尔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差异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
[12]梁 斌,亢旭东.成都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2,(2).
[13]刘潇肖,寇 彧.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污名探究[J].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07.
[14]刘婉娜,马利军,罗嘉洁.大学生对同性恋内隐及外显态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
[15]刘予玲.异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及其干预[D].郑州:郑州大学,2010.
[16]于宗富,张 朝.98名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4).
[17]朱晓艳,康殿民,阮师漫,杨 慧,朱艳文,傅继华,刘学真,廖玫珍.济南市男性同性恋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20).
[18]陶 林.高中生同性恋性取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10).
[19]许 毅,陈昭典,赵元威.男性同性恋者智力结构的性别倾向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
[20]刘华清,张培琰,邹义壮,刘继庆,李献云,郭畜芳,姚付新,张喜梅.同性恋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性科学,2000,(1).
[21]黄凤荣,黄 红,庄鸣华,方 蕙,李生惠,叶秀霞,王俊丽,陈 涛.上海市52名青少年男同性恋者社会心理和性行为状况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
[22]易 柳.同性恋者身份认同对社会态度的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23]曾序春,张玲华,刘 惠,郭 伟,任雅楠.深圳市女同性恋者性行为特征和社会心理压力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9).
[24]庾 泳,肖水源,王 希,孙 铮.长沙市两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3).
[25]吴冬华,陈佳钏.广州同性恋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公众态度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8(05).
[26]刘志中,刘协和.同性恋的行为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5).
[27]邱鸿钟.同性恋的厌恶治疗一例[J].中国性科学,2000,(3).
[28]储展明,季建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同性恋_附2例报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
[29]刘新民.一例同性恋治疗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
[30]刘清波.同性恋倾向患者1例的认知矫治[J].医教研究,1995,(4).
[31]李曙亮.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双性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4).
[32]宋春爱,谭新国,尚风枝.1例同性恋伴厌世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5).
[33]张 淼.校园同性恋个案咨询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
[34]丛爱玲,尹 迪.一例同性恋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科技信息,2011,(36).
[35]黄 敬,高月霞.精神分析方法治疗同性恋1例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
[36]王志超.催眠诱导下电击性厌恶试治同性恋3例[J].心理学报,1999,(3).
[37]雎密太.综合法干预大学生同性恋的个案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5).
[38]朱韶晖,孜来汗.求助型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辅导[J].昌吉学院学报,2007,(4).
[39]向 琴.同性恋案例咨询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0,(34).
[40]张书义.同性恋研究述要[J].天中学刊,2003,(1).
[41]李望舒.关于同性恋的概念_成因_治疗及对青少年的预防[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2).
[42]倪晓昉,沐 炜.关于同性恋成因研究综述[J].红河学院学报,2003,(6).
[43]汪新建,温江红.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2,(4).
[44]高淑艳,贾晓明.近15年来国内同性恋的研究概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
[45]王向群,马晓年.自我不和谐同性恋诱发因素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
[46]郑媛媛.关于同性恋的几点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02,(1).
[47]李玉玲.同性恋是怎样发生的[J].中国性科学,2006,(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1年)规划重点项目“当代青少年性取向的心理评析和教育对策研究——同性爱恋倾向的现状、成因与干预”(编号:11JY01)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