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福运.中国学者视野中的新加坡政治体制及其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41-48.
 MA Fuyun.The Singapore's Political System and Lts Lmplication in the Eyes of Chinese Scholars[J].,2019,(01):41-48.
点击复制

中国学者视野中的新加坡政治体制及其启示()
分享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9年01期
页码:
41-48
栏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出版日期:
2019-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Singapore's Political System and Lts Lmplication in the Eyes of Chinese Scholars
文章编号:
1000-579(2019)01-0041-08
作者:
马福运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Author(s):
MA Fuyun
School of Marxism,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7,China
关键词:
新加坡 政治制度 融合 述评
Keywords:
Singapore political system integration comment
分类号:
D52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作为东西方制度的有机融合,新加坡独特的政治制度成为其经济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学者关于新加坡政治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政治制度的成因、特点、政党政治体制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加坡领导人的政治思想,新加坡政治制度的总体评价,新加坡政治制度对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启示等方面。新加坡政治制度的建设思路和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探寻一种既遵循政治现代化共同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Abstract:
A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oriental and western systems,the unique political system of Singapo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economic moderniz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Related studies conducted by Chinese scholars mainly focus on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ngapore's political system and parties' political system and its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Singapore leaders' political thought,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Singapore's political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 to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onstruction idea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ingapore's political system indicate that exploring a political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follows the common law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and conform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promoting reform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actively and prudently,and following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swervingly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Chinese people's prolonged struggle in terms of historical,theoretical,and practical logic in modern times.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肖长华,胡庆亮.论新加坡政治体制的成因[J].东南亚纵横,2005,(12):7-10.
[2]孙景峰,刘佳宝.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理论与改革,2018,(2):122-130.
[3]吕元礼.鱼尾狮智慧:新加坡政治与治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陈祖洲.“权威型”政治与新加坡的现代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5):73-80.
[5]王子昌.善政和善治:新加坡“好政府”模式的理论定位与走势[J].当代亚太,2002,(8):29-36.
[6]吕元礼.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7]廖 丹.浅论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价值观[J].东南亚纵横,2002,(10):33-36.
[8]庄礼伟.如何观察和理解“新加坡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6-58.
[9]陈 曦.新加坡政治领袖产生因素探析[J].学理论,2013,(32):31-32.
[10]杨达昆.影响新加坡政治的关键因素[J].才智,2013,(14):231-233.
[11]李 江.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8,(3):46-52.
[12]高奇琦.政党优位协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社会的互动模式[J].社会主义研究,2014,(2):23-31.
[13]梅少粉.在权威与精英之间:新加坡政治运行的内在逻辑分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4):29-33.
[14]孙景峰.试论新加坡一党独大的政治体制[J].国际问题研究,2007,(5):19-23.
[15]孙景峰,刘佳宝.2015年新加坡大选与人民行动党理念嬗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69-78.
[16]孙景峰,刘佳宝.2015年国会大选与新加坡政治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14-20.
[17]王振亚,冉亚铃.新加坡政治发展模式的制度特征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8-25.
[18]刘 恰.新加坡公共行政体制的现代化发展[D].西北大学,2004.
[19]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5,(1):18-25.
[20]李路曲.试论新加坡政治的特色——兼与韩国、台湾、香港比较[J].当代亚太,1996,(6):41-44.
[21]曾柏苓.新加坡政治文明的特点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1):64-67.
[22]欧树军.新加坡政治中的逆向参与机制——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调研报告之七[J].文化纵横,2010,(5):62-67.
[23]吕礼元,谷志军.以制度平衡为导向的新加坡政治改革——基于合法性三重意蕴的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3-27.
[24]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下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5]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陈祖洲.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7]孙景峰.新加坡威权体制的构建与社会发展成本的降低[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16.
[28]张 骥,刘建文.论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42-45.
[29]廖小健,郄清良.新加坡政治转型探究[J].东南亚纵横,2004,(9):6-10.
[30]李路曲.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及其作用[J].现代国际关系,1997,(3):32-36,44.
[31]李路曲.新加坡的权威主义政治与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1997,(1):87-95.
[32]瞿健文.新加坡的政治体制研究[J].思想战线,1996,(1):28-34.
[33]孙景峰.试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8-33.
[34]孙景峰,刘佳宝.新加坡政治选举视域下的东西方文化融合[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6-13.
[35]郭定平.论新加坡政党与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1996,(1):90-96.
[36]王文智,赵江华.从政治体制维度解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高绩效执政之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4.
[37]李晨阳.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近观新加坡大选[J].世界知识,2011,(11):28-30.
[38]吕元礼,陈家嘉.新加坡研究(2013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9]吕元礼,张彭强.全国对话会与新加坡协商式民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56-59.
[40]胡安琪.2011年新加坡:政治、经济与外交[J].东南亚研究,2012,(2):58-62.
[41]胡安琪.2013年新加坡:政治、经济与外交[J].东南亚研究,2014,(2):55-60.
[42]范 磊.新加坡政治新生态与选举政治——基于2013年榜鹅东选区补选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2):115-127.
[43]王 元.新加坡威权政治转型背景下的反对党发展研究——以新加坡工人党为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3):119-126.
[44]吕元礼.问政李光耀:新加坡如何有效治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45]张友国,林培源.哈萨克斯坦和新加坡权威政治体制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6-111.
[46]赵连中.透视新加坡“柔性一党优位制”——兼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路径[J].长白学刊,2004,(5):26-30.
[47]李路曲.新加坡与中国政治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5,(3):3-14.
[4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 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8-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口述史的红旗渠精神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编号:18AKS019); 2018年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编号:2018-CXTD-07); 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CPBN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7SJGLX044) 作者简介:马福运(1973-),男,河南台前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2-20